巾帼  13年制衣经验   为您生活而生

校服/标志服/西装/床上用品/工作服

news center
新闻动态
    
浙江日报:青田来料加工带头人朱伯英:缝纫车致富8000人
来源:浙江日报 | 作者:jinguofs | 发布时间: 2016-05-21 | 386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电青田海口镇上口庙工业园里,44岁的朱伯英走在来料加工厂明亮的车间里,数控缝纫机扎眼穿线的“哒哒”声响成一片......
  电青田海口镇上口庙工业园里,44岁的朱伯英走在来料加工厂明亮的车间里,数控缝纫机扎眼穿线的“哒哒”声响成一片。埋头工作的女工们正熟练地来回滑动布匹,做出前襟或袖子。而在10年前,这些身无所长的农妇刚开始向朱伯英学艺,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笨拙地操作脚踏缝纫车。

  一台半旧的脚踏缝纫车,是朱伯英14岁入行时的家当。昔日穷裁缝,现在成了服饰公司的董事长,在瓯江边有了一排厂房。朱伯英说,公司的名称就叫“巾帼”,是农村妇女自强致富的象征。

  10年前,一项叫“来料加工”的业务改变了许多如朱伯英这样的山乡农妇的人生轨迹。“我成了培训师,远近的农村姐妹,都挤在我那几间平房里。每人的学费是10斤大米。”朱伯英回忆说,从那时起,丽水各地都有了来料加工经纪人。

  有了手艺,设备一度是朱伯英和乡亲们的大问题。即使在10年前,脚踏缝纫车也显得落伍了。电动工业缝纫机――也叫平车――可以大大提高效率。朱伯英说:“第一批5台平车,是一位企业家为答谢我帮忙介绍工人赠送的。我如获至宝,连忙组织大家一起学习平车加工技术。”

  作为经纪人,朱伯英与企业签下订单,把生产原料带回村,村民们在家门口干活儿,计件取酬。到2008年,朱伯英共买入60余台平车,实现了生产装备的更新换代。在车间里,朱伯英一边操作台车一边解释:“手不用摇,脚不用踩,机器缝得又平又好。”

  记者在车间看到,许多工人用上了更为先进的数控缝纫机,平车又开始逐步被淘汰。朱伯英管它们叫“电脑车”,已经买进100多台。她说:“电脑车缝得更快,一气呵成,还不留线头。”她的业务也有了新方向,各大网上店铺都向她订货,当地几十所学校找她定做校服。

  老式脚踏缝纫车送给了有需要的人,朱伯英只留下一台:“我把它摆在工厂一角,作为10年创业的见证。”

  不只是妇女,在这10年里,因为朱伯英的帮助而彻底改变了生活的,还有残疾人、下山移民、贫困家庭的农村青年……10年来,朱伯英坚持为乡亲提供培训、介绍工作,培训裁剪和缝纫技师共达8000多人。现在,他们有的在大城市大企业施展手艺,有的也成为来料加工经纪人,有的则留在朱伯英的服饰公司,成为资深员工,年收入近4万元。